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么搞?成功案例分享,看完就会!

04-06 17阅读 0评论

说起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搁以前,咱们这儿家家户户就守着那一亩三分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也就勉强糊口。年轻人不愿意干,都往外跑,地慢慢就有点儿荒,或者留给老人随便种种,产量、效益都不行。我自个儿也种半辈子地,看着这情况,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大概是几年前,村里开始有人念叨,说外面搞什么土地流转、合作社什么的,能挣钱。我一开始也犯嘀咕,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地,交给别人,能放心?自己不种,那还能叫农民吗?但看着邻村有人搞起来,好像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心就开始活动。

摸索着开始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么搞?成功案例分享,看完就会!

我就想着,不能老守着旧摊子等死。得试试。最开始是跟几个关系还不错的邻居商量,要不咱们几家的地合在一起弄?起码买种子、买化肥能便宜点,请机器也方便点。大家合计一下,觉得可以试试。

  • 凑份子: 我们几家凑点钱,成立个最简单的互助组,还算不上正规合作社。主要是统一买农资,有时候农忙互相帮个忙。
  • 分工: 谁家有拖拉机,就负责耕地;谁家懂点儿技术,就负责看看苗情。虽然简单,但比单打独斗确实省点事儿。

接触土地流转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么搞?成功案例分享,看完就会!

搞一年,觉得小打小闹还是不行。正好村里有政策鼓励,加上有些老人确实种不动,我就开始琢磨着把他们的地租过来。这事儿可不容易,挨家挨户去谈。有的老人顾虑多,怕地租出去收不回来;有的儿女在外地,联系起来费劲。真是磨破嘴皮子。

签合同是关键。 一定要白纸黑字写清楚,租期多久,租金多少,每年什么时候付,不能含糊。我当时就找村委会做个见证,把合同弄得规规矩矩的。前前后后折腾小半年,总算把周边几块连片的地给租下来,加起来也有个几十亩。地一多,感觉肩膀上的担子也重。

找“靠山”与学技术

地多,怎么种光靠老经验肯定不行。这时候就得找“外援”。

  • 对接合作社/公司: 我打听到县里有个比较大的农业公司,他们搞“订单农业”。就是你按他们的要求种,他们负责收。我去联系,要求还挺严,用什么种子、施什么肥、打什么药,都有规定。一开始觉得束缚多,但好处是销路不愁,价格也稳定。我就加入他们的一个合作基地。
  •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么搞?成功案例分享,看完就会!

  • 学习新技术: 公司会派技术员来指导,县农业局也经常组织培训。啥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前听都没听过,现在都得学。我还专门去市里参加过几次培训班,解市场信息。虽然年纪大,学起来慢,但没办法,形势逼人。
  • 尝试新设备: 看到别人用无人机打药,效率高,效果也我也咬咬牙,请专业的飞防队来作业。虽然花钱,但省老大劲儿,特别是大夏天喷药,那滋味不好受。

现在的样子和感受

现在回头看看,这几年真是没闲着。地还是那片地,但感觉完全不一样。

经营上, 确实比以前复杂多。不光要懂种地,还得懂点儿管理,算算账,跟人打交道。有时候跟公司对接、跟提供服务的打交道,也挺费神的。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怎么搞?成功案例分享,看完就会!

收入上, 比以前单干强多。规模上去,成本下来,销路稳定,一年忙到头,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心里踏实。

感觉嘛 就是累,但有盼头。不再是那种“看天吃饭”的无力感。感觉自己像个真正的“经营者”,虽然还是农民,但更像是在经营一份事业。风险也还是有的,市场波动、自然灾害,这些都得扛着。但总比守着旧模式强。

说白,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我来说,就是从自己埋头种地,变成懂得合作、租地扩大规模、跟着市场和技术走的过程。路还长,还得继续摸索着干下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