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山经历看雷军的创业智慧,普通人能学到什么?
最近老看到有人提雷军,提金山那会儿的事儿,也勾起我不少回忆。不是说我也是大佬哈,差远,就是想起自己以前瞎折腾的一些经历,觉得有点儿意思,跟大家唠唠。
年轻时候也是看些“大佬”故事就热血沸腾那种,觉得我也得干点看到雷军他们当年怎么死磕代码,怎么“6x24小时”干,心里就痒痒。咱没那本事也没那机会去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项目,但总觉得,那股子劲儿,咱普通人也能学学?
我的“死磕”实践
大概是几年前,我就琢磨着,得给自己找个硬骨头啃啃。那时候我对手绘板画画特感兴趣,但一直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画得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看着网上那些大触,心里羡慕,但一拿起笔就犯怵。
我就想,不行,这回得来真的。我给自己定个规矩,不是啥宏伟目标,就是每天必须画够一个小时,不管画成啥样,必须画。听起来简单?真做起来才知道难。
- 第一步:硬性规定时间。 我就把时间定在晚上9点到10点,雷打不动。手机调好闹钟,到点就放下手头别的事儿,坐到电脑前。
- 第二步:找参照,硬着头皮临摹。 刚开始是真不知道画脑子一片空白。我就找些简单的教程,或者喜欢的画师的作品,硬着头皮去临摹。画得不像,线条歪歪扭扭,颜色也乱七八糟,但关键是,动手。
- 第三步:记录,给自己看。 我弄个文件夹,每天画完,不管多烂,都存进去,文件名就是日期。有时候画得稍微顺手点,就截图发个朋友圈,不是为炫耀,就是给自己打个气,告诉自己“今天坚持”。
中间的磕磕绊绊
中间有好几次都想放弃。有时候加班晚,累得像条狗,就想“今天算”。有时候画半天,感觉一点进步没有,甚至还不如昨天,那种挫败感,真的挺磨人的。
记得有一次,临摹一个稍微复杂点的角色,画快一个小时,结果比例完全失调,看起来特别别扭。当时真有点火大,直接关软件,心想“我根本就没那天赋,瞎折腾啥?”
那天晚上挺沮丧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后来想,大佬们做产品不也经常失败嘛金山搞那个“盘古”,不也是砸手里?人家不还是继续干?我这点儿小事儿算第二天,还是老老实实打开软件,对着昨天的“失败品”,一点点改。虽然也没改得多但至少没放弃。
咋样?
就这么一天天磨下来,大概坚持大半年。你说我画技突飞猛进,成大触?那肯定是吹牛。但是,确实肉眼可见地进步。以前看着头大的东西,现在敢去尝试,线条也稳不少,对颜色也有点感觉。最重要的是,克服那种“害怕动手”的心理障碍。
现在我虽然没把画画当成职业,但偶尔有空还是会画几笔,它成一种放松的方式,而不是一种负担。回过头看,那段经历给我的,不仅仅是画画上的一点点进步。
它让我明白:
- 很多事儿,不是看你有多大天赋,而是看你能不能熬,能不能像老黄牛一样,一天天耕耘。
- 目标定得太大容易放弃,不如拆解成每天都能做到的小任务,先完成,再完美。
- 别怕出丑,过程比结果重要。那些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不是因为他们从不失败,而是因为他们失败还能爬起来继续干。
看到雷军他们的故事,我现在的感触不再是单纯的热血沸腾,更多的是觉得,人家那种死磕精神,那种“把一件事干到底”的劲头,才是最值得我们普通人学的。不是学他们怎么赚大钱,而是学他们怎么做事。就这点体会,跟大家分享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