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vs法国,英国首相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相比?

10-02 57阅读 0评论

英格兰vs法国,英国首相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相比?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今年都刚来过,德国总理默克尔要不是因为组阁遇到麻烦,没准也跟随着英法两国领导人的脚步来了。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

英格兰vs法国,英国首相德国总理法国总统相比?

从这三个职位的历史缘由和各自的角色看,过去被称为大不列颠首相的英国首相的权力应该是最大的,他或她代表的是英国王室和英国公民,是执掌着英国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这个职位已有300年的历史,而英国以往的辉煌在此不用赘述,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至今,英国首相即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同时掌握立法和行政权力,还可以向女王推荐最高法院大法官。在下议院,首相会参与法律制定的过程,以达到所属政党的目标。在行政方面,首相负责统筹所有政府部门和公务员队伍。首相有权向君主(国王或女王)提名其他内阁成员和国务大臣,也可提出解散下议院的请求。在首相和内阁的意见下,君主会行使其法定权力及特权,包括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司法人员和英国国教会的相关人员,以及颁授勋衔等。但现今,英国因为脱欧已定,梅首相就比较弱势了,尤其是跟上世纪八十年代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相比,尽管都是保守党,但不可同日而语。

(德国总理默克尔)

德国总理的职位可以上溯到俾斯麦时期,他从1871年起担任了19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宰相。在纳粹德国时期(1933-1945年),希特勒一直是总理,同时兼任德国总统。现今的德国总理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德国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其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德国联邦总理为联邦政府的领导人,由联邦议院选出,对联邦议院负责。总理在四年任期内,除非联邦议院已决定继任人选,否则不能免除其职务。总理一职通常都是由最大党人士出任,并且通常会有两个政党筹组议会多数的执政联盟。现任总理默克尔也素有铁娘子之称,可以说是欧洲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领导人,被认为是欧盟的实际领袖。2005年,她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东西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日前,在经历了长达五个月的创纪录的组阁过程后,默克尔终于宣布,她所领导的联盟党将同社民党组建新一届德国联合政府。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政治不确定状态从此结束。

(法国总统马克龙)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是法国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根据1958年的《法国宪法》,法国总统与总理领导的内阁执掌行政权,由全体法国合资格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在此前的法国第三及第四共和国时期,总统只是拥有象征权力,政党众多造成政府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因此戴高乐1958年再次主政并在第五共和国成立后便催生出“半总统制”,并加强了总统的权力,总理向总统负责,总统有权解散国会。法国总统大权在握体现在可以解散国民议会(下议院),组织全民大选,以及在国家非常时期采取必要措施等;同时总统有权在议会多数党中任命总理和批准由总理提名的内阁成员。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不仅年轻,而且被认为具有领导欧洲的政治抱负和雄心,他希望未来法国能够成为欧盟的领路者。

一战德国何时进攻法国?

1914年8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遇刺,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1914年8月,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首先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1914年8月中旬在阿登一线对法国发动进攻,很快突破了法国边境防线。

意大利园林对欧洲造园的有哪些影响?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欧洲规则式传统园林发展历程,那就是“源与古希腊,兴于古罗马,盛于法兰西”——吴淑平,《欧洲规则式园林剪的艺术》,艺术设计研究,2012

意大利台地园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诺特尔式)是欧洲规则式园林的两个主要派系,可以说欧洲规则式园林的形成和懂事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罗马时期已具雏形,但公元五世纪到十世纪这段时间欧洲进入“黑暗时期”,园林艺术也停滞不前,主要在宗教庭院方面有点所为。到了文艺复兴意大利园林得到空前发展。

要说对欧洲造园的影响,那就是它代表着欧洲规则式园林的懂事,并影响到后面出现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古希腊时期主要有了规则式的概念和相关哲学审美思想,到了古罗马再到文艺复兴,意大利发扬并使规则式园林懂事。法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元素如植物修建、花盆喷泉、古罗马神话雕塑等等都是受意大利园林影响。因为意大利园林多建于丘陵,所以形成了“台地园”,而法国园林多建于平原,所以一些造园手法上面进行了演变和创新。

约翰逊访问法国踩桌子并让马克龙擦鞋引发风波?

我不认为这是鲍里斯在有意侮辱马克龙,更不能把它上升到英国侮辱法国的高度。

鲍里斯在G7法国峰会即召开时,提前访问法国,与马克龙沟通协调立场,这是一种尊重法国、重视英法关系的举措,他根本没有趾高气扬去法国示威的意图。

鲍里斯是个不拘小节、肢体语言生动、活脱脱接地气的真实人物,比那些千篇一律一本正经扳脸、或挤出一点笑容作秀的政治家(例如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更容易被公众喜欢和接受!这没有什么不妥!

请看有关鲍里斯的一组照片,估计没人会认为他有意作秀,没有人会反感厌恶。

伦敦市长鲍里斯在上班途中伦敦市长鲍里斯参观考察北京地铁一号线伦敦市长鲍里斯参加伦敦“罂粟花日”的军人拔河比赛鲍里斯与蜥蜴"邂逅",亲昵的捧在手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休闲生活照你如果认为这就是真实的鲍里斯,那么,他作客朋友马克龙的举动(把脚放在茶几上),就不会认为他在有意作践主人。

对于刻意讲究规矩的人,对鲍里斯的肢体语言可能看不惯,那就看不惯吧!谁让他叫“英国特朗普”,总有“不走寻常路”的个人举动。但不同的是,并不会像那个真正的特朗普,遭到外国人普遍的厌恶。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从浴缸里湿淋淋爬起来,半裸体(批着浴巾)接待来访的、衣冠楚楚的罗斯福总统。他戏说;“英国首相在美国总统面前,没有什么可保留的”。现在回味,它俩关系真的不错,不觉得丘吉尔有多么唐突失礼。与好朋友见面,不必太拘泥于礼节。这是我对鲍里斯、马克龙那张私人会晤照片的解读。

如果说鲍里斯一贯不讲规矩,那是误解。在必须要刻意讲规矩的时候,鲍里斯还是中规中矩的,请看新首相鲍里斯觐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照片。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爱丽舍宫脚踩凳子?

感谢悟空的邀请。

首先这一幕已被媒体澄清是双方的一个互动小玩笑,但是在这个玩笑之外,马克龙却并没有给约翰逊好脸色看,而是在脱欧问题上表态强硬。

问题背景

问题中所说的这一幕发生在8月22日。当天,约翰逊首次以英国首相的身份访问法国,并与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举行会谈,讨论“脱欧事宜”。

而在会谈开始前,为活跃气氛,双方与在场的媒体做起了小互动,约翰逊表示想跷二郎腿,马克龙表示可以将小茶几作为脚蹬,约翰逊示意的踩了一下,这一幕便被记者用相机记录了下来。

然而,与照片上这种融洽的气氛所不同的是,双方的正式会谈内容却并不轻松。

英美结盟合力对抗欧洲

虽然在当选首相前后,面对国内舆论时,约翰逊在脱欧一事上表现的非常强硬,称在10月31日前必然将会与欧洲达成新的脱欧协议。

然而对欧洲政策有决定性作用的马克龙却在会谈当中,对约翰逊的一厢情愿给了当头一棒。马克龙表示欧洲与特蕾莎·梅所达成的协议就是代表双方政府会谈的成果,而欧洲不会因为英国换了领导人就重新开启谈判,而如果英国国内不接受此前特蕾莎带回的协议,那么“硬脱欧”将无可避免,而英国也将成为主要的受害者。

但仔细观察最近英国的动作,就可以知道约翰逊也并非将宝全部押在欧洲身上。美国就是其重要的战略杠杆。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何况一奶同胞。

与英国希望压迫欧洲达成新的脱欧协议一样,美国的特朗普也希望能与欧洲就贸易问题以及北欧军费问题与欧洲达成一致。

与中国一样,欧洲保持着常年的对美巨额贸易顺差,而其中的大头就是汽车,但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却因为贸易保护政策无法进入欧洲。而不断上涨的军费与不以欧洲利益为优先的北约组织更是成为美欧的矛盾焦点。

去年底,马克龙与默克尔表达了建立欧洲联军来保护欧洲的安全,这一设想对美国的地缘战略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而马克龙刚一表达这一想法,特朗普曾经的狗头军师就立刻飞往法国,挑唆发动“黄背心”运动。

因而当前英美两国越走越近,企图合力像欧洲施压。英国配合美国继续对伊朗施压,主动扣押伊朗油船,升级地区紧张局势,企图打乱欧洲将伊朗留在伊核协议框架内的努力,而美国则利用关税来施压欧洲,并不断放声支持英国硬脱欧。

强势回击,欧洲见招拆招

但欧洲最近的表态与行动也表明其并不打算对英美妥协。

对于英国,在此次的访问中,马克龙强硬的警告约翰逊不要妄想通过美国来化解损失,不然必将遭来欧盟的报复。

对于伊朗,欧洲在启用对伊特殊结算通道之后,已经成功与伊朗达成协议,将伊朗留在了伊核协议内,有效的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

而对于美国,欧洲与中国一样,开启了强势反击,面对美国对汽车及农产品加税,欧洲则开启了对美国高科技企业如谷歌、推特、脸书、亚马逊等加征高科技垄断税。

总结

因而,面对约翰逊的阴谋与阳谋,马克龙并没有任他欺凌,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行动,见招拆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