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杯夺冠赔表率,塔克因伤推出美国队

09-04 45阅读 0评论

2018世界杯夺冠赔表率,塔克因伤推出美国队?

这个夏天围绕着美国男篮的退赛风波是愈演愈烈,一开始是诸位球星为了考虑新赛季的安排,主动选择了离队,之后便是一些球员在训练营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伤病,被迫选择离队,总之这个夏天对于美国男篮来讲,运气真的是十分欠佳。 而这样的退队风波,在距离男篮世界杯正式开赛还有两周不到时间的今天,依然还在上演。休斯顿火箭队的前锋PJ.塔克,是在美国男篮训练营里崴伤了自己的脚踝,因此他最终选择退出,这对于球队来讲,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塔克作为这支美国男篮里年纪最大的球员,在球场上扮演着精神领袖的责任,在之前的训练里,球迷们可以看到在球场上塔克不断地和队友言传身教着,并且告诉年轻的球员们,在球场上需要多多交流,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个老将起到表率作用的最好证明。 而且实际上波波维奇安排塔克承担球队里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不完全像在火箭时期,让塔克扮演一个蓝领球员的角色,而是让他更多地承担了组织前锋的任务,但是随着他的因伤离开,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此时此刻,美国队的大名单在塔克离去之后,只剩下了14人,在世界杯正式开始之前,波波维奇还需要从这个阵容里删减掉两人,但是留给波波维奇的选择显然已经不多了,这个夏天对于波波维奇老爷子来说,也真的是麻烦事不断,我们只能祈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队不要再出现任何的伤病了,因为真的已经伤不起了。

领导早已在高铁站等候?

这就是郎平指导打造的女排团队全新的精神风貌!值得点赞!值得称道!

2018世界杯夺冠赔表率,塔克因伤推出美国队

◆世界杯比赛结束,国庆大联欢结束《中国女排》拍摄结束,女排姑娘们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时间各大网络平台尽是女排姑娘们回家享受最高待遇的报道,的确这些姑娘们赛场上的精神鼓舞了所有国人,点燃了国人隐藏在心中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此时此刻体育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成为了所有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所以给与她们最美的献花和最热烈的掌声是必须的。

作为赛场上的七仙女之一,丁霞一直受到球迷的喜爱,不仅仅在赛场她是大脑,赛场下她也愿意搞怪,愿意抒发自己的情怀,而这届世界杯可以说丁霞越来越懂事,场上调度有序保证了我们进攻节奏和进攻的多样性,“我走你”、“我去”一时间成为了网络热搜词,隔扣拉尔森的画面更是成为经典,最佳二传更是对她的肯定和褒奖。

◆丁霞回到母队辽宁受到辽宁球迷和领导热情接待!

丁霞乘高铁回到沈阳时已经日暮时分,但这影响不到喜欢她的球迷热情也影响不到辽宁体育局相关领导的热情,他们早早等候在站台上,车门打开当丁霞走出车门时热情的球迷还有相关接站人员以及体育局领导马上迎上前,有人接过丁霞的行李有人献花,体育局领导建议就地合影,因此大家马上聚拢在一起留下珍贵瞬间,而丁霞非常有礼貌的摘下帽子,这一小小举动也被球迷抓个正着,因此暖心而懂礼貌的丁小霞迅速成为了又一点赞话题。

◆小小举动体现出女排这个团队的精神风貌!

丁霞的举动与某些明星和网红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体现出女排这个团队在郎平指导的言传身教下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女排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这些细微的点滴密不可分,细观女排无时无刻不散发正能量,无论赛场上还是赛场下,无论训练场还是生活中,八卦记者要想捕捉到女排的一丁点负面消息恐怕比登天还难,所以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女排和女排姑娘们这样的报道,即使有,郎平指导也会马上做出反应比如张锦文,只要郎平指导在永不录用,正是这样的严格、严谨和一丝不苟,才让女排姑娘们成长为才貌双全、德能双馨的优秀个体,才能展现出她们平易近人礼貌待人的优秀品德。

为丁霞点赞!为女排姑娘们点赞!为郎平指导点赞!

文/醉眼观世

中国足球提议降薪方案?

足球降薪完全有必要,过高的薪金导致足球运动员丧失努力的意识。怕受伤,享受生活的思想泛滥。如果能更改薪金方案,按照所得荣誉或者进球数量分配工资等方案,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实施末尾淘汰制可能会好多,国足成绩会提升。

孔子的后人中有没有出现彪炳千秋的人物?

明末党争问题很严重,但彪炳千秋的中立派也有不少,比如孔子的后裔孔贞运。不过这个孔贞运显然要比东林党、阉党、浙党、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晋党、秦党等派系复杂许多,因为他拥有一个矛盾的属性——参与党争。

孔贞运的中立属性 从万历到天启党争问题越演愈烈,除了东林党、阉党属于全国性组织,其他派系基本都是地域性质十分强烈的势力。但由于天启年间阉党吸收了大量的齐楚浙宣等派系的官员,清洗了一大批东林党以及亲近东林党的官员,朝政势力重新洗牌,到了崇祯年间很多原先地域性质很明显的派系变得模糊起来。崇祯时期的党争问题虽然没有天启年间必须“你死我活”的局面,但更加复杂了。

得益于孔子后裔的身份,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之下,孔贞运十分好学。万历四十七年孔贞运便中了进士,为殿试榜眼。不过跟历代孔子后裔一样,孔贞运一开始是被当成“文化”意义的官员来培养的,被安排去修史。我们能看到《明光宗实录》、《明熹宗实录》(里面很多没被满清篡改的原始史料),孔贞运贡献占比很大。

也正因为在天启初期孔贞运的本职工作是史官,所以手上没有什么实权,对魏忠贤威胁很小,再加上孔子后裔的身份,使得孔贞运“躲过”了阉党的迫害。天启七年孔贞运还升职负责《起居注》,可以说他掌握着天启帝的第一手史料,他所留下史料真实性、可信度、权威性都非常高,整个史学界都很感激他。

在天启年间孔贞运没有参与党争,而且十分仰慕中立派的“精神”首领、天启帝师袁可立。在袁可立过世之后,孔贞运为其写过墓志铭。后来袁可立遭到满清封杀,如果不是这篇墓志铭,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袁可立这一号明末最出名的中立派。可能也有受到袁可立的影响吧,所以孔贞运也一直以中立派自居。在崇祯初期,受到重用,成为了国师,并且入阁。

被迫卷入复杂的党争问题 虽然孔贞运一直以中立派自居,但崇祯时期党争问题依然严重,派系更多、山头林立更加复杂了。

在与温体仁共事的时候,温体仁一直想安插自己人到重要部门。比较正直的孔贞运每每公事公办,引得温体仁大为不满。四川地区崛起的刘宇亮,山西地区崛起的郭景昌,也曾因为类似问题跟孔贞运闹过不和。随着摩擦逐渐增多,孔贞运渐渐被迫介入党争问题,很难保持中立属性。

郑三俊原本不属于东林党,但因为反对过魏忠贤,加上跟温体仁等人不和,被其他派系诬称为东林人士,被联手阻击无法入阁。后来又因为崇祯误信流言,将其下狱。孔贞运认为郑三俊正直,属于有才干的能人,所以便与黄道周等人联手营救。不过这个郑三俊也挺复杂的,立场偏中立,却举荐过周延儒的亲信吴昌时。

钱谦益是货真价实的东林党人,是阉党的《东林党点将录》里的浪子燕青,在崇祯年间是东林党的党魁。他想入阁,受到了体仁与周延儒的联手阻击,而后下狱。因为孔贞运跟钱谦益一起修史,曾经共事过,所以有一定人情在,于是孔贞运也将钱谦益营救出来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孔贞运掌握实权之后,是没法独善其身的。正如倪元璐建议崇祯的那样,只有消除了党争,中立派才能成为真正的中立派。一次次被动卷入党争问题,崇祯也逐渐怀疑孔贞运起来。最终因为官员选拔问题郭景昌弹劾孔贞运,逼得他隐退。

人生结局令人动容 我认为孔贞运虽然介入了党争,但总体上他还是属于中立派的,他在积极地努力挽救大明。孔贞运的立场尽量保持中立客观,也在努力消除党争问题。不过大明的顽疾单靠这一两个人是不够的,而且党争问题过于复杂,崇祯也实在没法分清楚谁忠谁奸。就拿参与党争的郭景昌来说,实际上私下对百姓非常好,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

崇祯猜忌的心理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局者迷,所以孔贞运被他猜忌可以理解。

不过孔贞运跟那些投降了李自成、满清的东林党、阉党余孽以及其他新派系不一样,他始终对崇祯帝乃至大明保持着忠诚。甲申之变的时候,孔贞运闻讯痛哭流涕,嘴里一直念叨着崇祯是好皇帝,是底下参与党争的大臣误了大明。由于悲痛过度,茶饭不思,身体每况愈下。

即便如此孔贞运还是拖着病体前往煤山吊唁崇祯,最终因为伤心过度而起不了身。当他被抬到家中的时候,已经过世了。

孔贞运担得起“忠臣”二字,无愧于崇祯矣。

美国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是霸权主义意识还是美式思维的自然结果?

自然是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维。

美国人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屠杀殖民地人民的野蛮文化。

得益于每次战争,美国本土都远离战场,各国沦陷于战争互相伤害的时候,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资本,人才纷纷到美国避难,这样便成就了美国的发展和强大。

苏联解体后,更是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从此独霸全球。

几十年来,美国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抱着发霉的冷战思维、零和思维,为了利益拉帮结伙人为制造分裂、对抗和冲突。

下面按照时间线,列举美国的自私自利的霸权主义行为。

(一)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赚得盆满钵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次战争的战场主要在欧洲,分为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

以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约战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阵营。

当德国向法国狂射400万发炮弹,扬言让凡尔登成为“碾碎法军的绞肉机”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远在大西洋的美国人,在佛罗里达温暖的海滩上晒着太阳。

当德国战舰横冲直撞地闯入日德兰海域,把英国无敌舰队击沉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远离战场的美国西部牛仔们,正在草原驰骋,唱着“套马杆的汉子”,享受人间美好。

当英国在索姆河向德军发起冲锋,依靠6万士兵的生命才推进了3英里时,美国人在干什么?

在乔治亚州广袤的平原上,美国农场主正开着拖拉机,庆祝棉花的丰收。

直到同盟国和协约国斗得两败俱伤,各玩过火看热闹的美国人才选择端着酒杯入场。

这时候进场就可以充当压倒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救世主降临。

这就是美国,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

巴黎和会

一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

最后时刻摘桃子的美国妄图和拼尽家底的英法一起瓜分世界,收到的只有来自英法的白眼。

要知道,从1894年开始,美国的工业产量就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在这些帝国主义强国中,如同你学生时代那种逢人就说自己从来不看书,每次考试考第一的同学,看着第二第三考砸了,还要说我也不看书,跟着我一起玩,真是又贼又贱。

当然,在巴黎和会上,同为战胜国的中国,更是体会到了什么是“弱国无外交”,随即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

美国被英法拒绝后,非常不爽,走上了孤立主义。

一群学渣,以后各混各的。

走的时候嘴里还骂骂咧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走着瞧。

结果,不到三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

德国闪击波兰后,英法只宣不战,得到好处的苏联则构建了“东方战线”。

知道德国实力硬刚不了整个世界的希特勒,在占领波兰后立刻向英法发出了和平倡议。

但英法不知道是装上了还是怎么的,不予理会。

面对英法的装蒜行为,希特勒勃然大怒。

那就打,老子本来只想要东欧,现在全都要。

1940年4月德军攻占丹麦和挪威。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此时希特勒的对手,只剩下据守英伦三岛的大英帝国了。

三个月,横扫欧洲。

希特勒说,都是你们逼我的,好好和你们说话不停,非要装。

那么欧洲各国打得天翻地覆、千疮百孔之际,美国人在干什么?

美国人依旧是无动于衷,保持中立。

参战那是不可能滴,做生意可以。

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先是借钱给英法打仗,接着往双方阵营倒腾军火物资,童叟无欺,价格公道,有钱就能买。

接着搞出一个《租借法案》,免费或有偿地向英法及苏联等同盟国提供粮食和军事物资。

讲道理,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苏联熬过1942年冬天的可能性非常小。

欧洲各国为了规避风险,通通把黄金搬去了美联储银行,一瞬间美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黄金。

1941年时,英法联军已经奄奄一息,面对德军的钢铁洪流处于绝对下风。

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磨破了嘴皮子,写了无数封饱含深情和热泪的信,请求美国人下场,但美国人仍旧不为所动。

打嘛,当初瓜分世界你们分得爽,现在想起我来了,拜拜了您嘞。

就在英法欲哭无泪之际,日本人感受到了丘吉尔的诚意,真是被老丘的真诚感动到了,决定帮他一把。

1941年12月7日,日本派出6艘航母,441架飞机,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

日本投降珍珠港

这一炸,想必日本人肠子都悔青了。

不仅给奄奄一息的同盟国续了命,还把自己送上了世界之巅,全世界的目光都瞄向了这个亚洲岛国。

美国总统罗斯福顾不上做生意赚钱了,合上圣经,正式对日宣战。

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工业引擎全面开启,把水烧开,准备下饺子。

30万架飞机、10万辆坦克、1500艘军舰被运往各同盟国战场,外加两个核弹大礼包,彻底扭转战局。

美国人怎么会做亏本的买卖。

1944年7月,二战大局已定。

美国召集44个国家元首,在自家后院的小树林里攒了个局,号称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奔小康。

这次会议上,美国人饱含深情地说:

“咱们以后的国际贸易,要不都用美元来结算吧,看我们金库的黄金都放不下了,如果你们想要,可以用35美元换1盎司黄金。”

在座的各位都不是傻子,瞬间沉默。

英国更是不服,以前这个世界都是老子说了算,你这是想拉山头当土皇帝?

但是想到伦敦被炸得那副惨样,便觉得没什么底气硬刚,以后重建还得靠这货啊。

于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业务,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1949年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布雷顿森林会议

一枝独秀的美国更是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

援建确实是援建,但控制才是美国人的真实意图。

“马歇尔计划”让“黄金=美元=美金”的概念传播了出去,加深了欧洲对美元的依赖,欧洲各国大量进口美国货。

这波操作,又让美国人发了大财。

但美国低估了欧洲生产力的增速,只能让印钞机马力全开,不断印钞来稳定市场。

加上朝鲜和越南战争,让美国军费剧增,黄金储备不断外流。

欧洲那些国家就很担心35美元还能不能兑换1盎司黄金,在熬过最艰难的那段时期后,小心思来了。

咱们欧洲大部分商品都可以自给自足了,还拿着美元买美国货干嘛。

于是,欧洲开始抵制美元,发行自己的货币。

法国人最先反击,时任总统戴高乐用23亿美元换了2000吨黄金。

进一步压缩美国的黄金储备。

这还嫌不过瘾,他又召开新闻发布会说:

“美国金库里金子快没了,大家快去兑换,先到先得,晚到木得!”

这一嗓子犹如惊雷,让全世界为之一颤。

疯狂的挤兑潮如期而至,大家高喊:不要美金,要黄金!

美国总统尼克松急了,耍赖说:

“我宣布,美元不能兑换黄金了!”

尼克松

自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

但美国不允许自己失去已有的国际地位,不能让美元丢掉世界货币的作用。

因此,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国人又换了一招。

一枝独秀的美国更是在欧洲实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

(二)拱火中东,薅全球羊毛,靠石油让美国经济再次腾飞

在中东有一个传说,只要你的运气不是特别差,随便在广袤的沙漠里铲一铲子,就会有黑色的液体往外冒。

当懵懂的本地人还在求神拜佛时,西方资本家乘沙尘而来,他们告诉当地人,这些东西你们拿着没用,还破坏环境,我们来帮你们处理。

真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还是得多读书啊。

很快,中东的石油开采就被欧美西方人垄断了,进而衍变出石油“七姐妹”:

皇家壳牌、英国石油、新泽西标准、加州标准、莫比尔、德士古、海湾石油……

在这“七姐妹”中,美国人独占五席,垄断了中东60%的石油开采权。

商人逐利,资本嗜血。

原本中东各国被西方国家忽悠着喝口汤就可以满足,但嗜血的资本家贪得无厌。

他们想尽办法打压是有采购价,汤都不想给当地人喝,只想给口汤渣子吃。

这让中东各国无法忍受,欺人太甚,干他丫的。

第一个揭竿而起的是伊拉克,它发了条朋友圈说:

“石油是中东人民的资产,应属于当地国家,外国人不能干涉。”

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纷纷点赞转发。

他们拉了个微信群,名为“中东石油维权大本营”,大家在群里踊跃发言,决定团结一致,共御外敌,赶走资本家。

宁可拿石油浇地,也不让西方人拿走。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几个中东产油国决定组队,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他们对外发布联合声明:

“我们的石油,价格我们自己定。”

这样一来,中东国家迈出了“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第一步。

随着欧佩克成员国越来越多,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严重受损。

美国人眉头一皱,眼睛一转,计上心头。

绝不能让中东各国大团结,必须搞点事。

于是,美国小弟以色列强势登场。

美国凭借这步阴招,硬是在逐渐形成一块铁板的阿拉伯世界楔入一颗钉子。

于是,这片土地开始天天干仗,几十年来战火不断。

美国一个小弟搅和的整个中东鸡犬不宁,可气的是无论单挑还是群殴,中东各国还拿他没办法。

背靠大树,就是硬。

中东各国一看打架打不过,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阴招谁不会呢。

为了报复美国,阿拉伯国家宣布上涨石油价格,同时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

油价的暴涨对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美国产生了极大冲击,瞬间要了美国人的老命。

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GDP下降4.7%。

屋漏偏逢连夜雨,美国的盟友见势不妙也当起了墙头草。

处于经济重建关键时期的西欧和日本很快向欧佩克屈服,纷纷和美国撇清关系,他们大喊:“阴招都是美国向你们使的,和我们无关,给条生路吧。”

日本很狂很跳,美国心想西欧不好收拾,你还不好搞,暗地里把日本写进小本本,磨刀霍霍,日后算账。

这场石油危机后,巨额的财富如滚滚江水涌入中东。

一夜之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群名正式改为“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仅1974年,欧佩克的石油收入就达到1100亿美元,成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财富转移。

这次石油危机大大出乎了美国、西欧和日本的预料,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

美国既憋屈又恼火,下定决心必须解决油患问题。

于是美国把沙特拉到身边,带着沙特王室参观了一遍自己的军火库,边看边说:

“看我的航母大不大,核弹长不长,飞机帅不帅,再看看我这把大砍刀是不是又大又长。”

沙特听得心惊胆战,对美国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于是陪着笑脸说:

“大哥,有啥事直说呗。”

美国磨着砍刀说:“要求不多,石油可以涨价,但一定要用美元结算。”

沙特出门前就知道美国是为了石油,想着已经薅了美国的一把虎毛,见好就收吧。

沙特在群里通知了大家,欧佩克各成员国也纷纷答应适时让步,逼急了美国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让步再次把美元扶上了霸主地位。

从此世界各国进口石油,只能先用商品换来大量美元,再拿去中东买石油。

中东产油国则通过卖石油,赚来大把美刀,除了疯狂炫富,还把钱拿来投资,而投资最好的渠道就是美国银行和美国股市,这样钱又回到了美国。

而美国要做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印钞机马力全开印钞就是了,然后去全世界采购商品,让全世界服务美国。

这就是石油美元环流,美国经济再次起飞。

从此开启了薅全球羊毛的时代。

(三)利用经济陷阱,让拉美国家失去十年机遇

美国薅羊毛的第一站,瞄准了隔壁拉美小弟。

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几大洲的国家,除了非洲国家就数拉丁美洲国家最穷了。

为什么呢?

因为拉美国家遇人不淑,跟错了老大,掉进了美国老大部下的资本陷阱里,半条命都被忽悠没了,至今没有缓过劲来。

一个经济水平低下的落后国家,正常的发展路线应该是:

初期:出口农作物、矿石,或者快消品等廉价商品,以此来赚取大量外汇,再回头反哺国内工业,搞各种基础建设,比如:要想富,先修路。

中期:搞好基建,建立初级工业体系,出口钢铁、玻璃、等工业商品赚取大量外汇,再回头发展国内高新技术行业,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

后期:出口武器、芯片、汽车等高科技产品,开始进行国外投资,发展金融和互联网产业。

上面三个步骤,基本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

但拉美国家不一样,因为有个好大哥,他们决定不走寻常路。

拉美国家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向老大美国借了很多外债来发展国内经济。

并投桃报李,开放了国内市场,允许大哥家的资本和商品自由进出。

等美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进入到拉美国家市场,刚有点起色的拉美本土企业,被一拳打回解放前。

团灭。

当然,跟随美国商品进来的,还有资本。

商人逐利,资本嗜血。

美国的资本不愿意把钱投到拉美国家的基础建设中,因为没搞头,来钱太慢。

于是他们把钱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把拉美国家的金融泡沫吹得大大的。

眼看股市和房价飙升,当地人瞬间眼红,搞什么实业,统统进来当韭菜,兄弟们冲啊,把钱扔进股市,坐等回家数钱。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拉美人民做梦都在数钱。

直到1979年,美联储宣布加息。

大量资金从拉美地区流向美国银行,只剩下被薅的没毛的羊,在高位当了接盘侠。

美国此举背后的经济逻辑是:

美联储宣布加息,在美国银行存钱或借钱的利息就会上升。

这样一来,从美国银行借钱的人或国家只能马上还钱,因为拖得越久利息越高,最后底裤都赔没了。

而没有借钱的人或国家,也会想尽办法搞些钱存进美国银行,吃高利息。

这一下彻底搞蒙了拉美国家,原本星光闪耀的“繁华经济”,在资本撤离后迅速灭灯,地产和股市的泡沫当初有多大,炸出的空白就有多大。

拉美人民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加上被遗忘的工业建设毫无进展,拉美国家失业率飙升,经济崩盘,哀嚎一片。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人民还以为富贵在望,做梦都会数钱,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美国的资本给他们营造出来的幻觉。

梦醒即梦碎。

拉美各国面对国内破败的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只能想办法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最好的法子就是对外战争。

一旦赢了,不仅鼓舞人心,还能振奋国内经济的发展。

阿根廷站了出来,决定给拉美国家做个表率。

1981年,阿根廷在时任总统加尔铁里的带领下,取得了通货膨胀率600%,GDP下降11.5%的好成绩。

这个曾经的南美巴黎,世界第八大经济体的经济已经濒临崩盘。

阿根廷人民天天咒骂这群武夫乱国,纷纷走上街头抗议。

加尔铁里非常着急,他需要阿根廷人民忘记600%的通胀率,他需要阿根廷人民振作起来,就像1978年阿根廷男足夺取世界杯冠军那样,举国欢庆。

于是阿根廷和英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问题,被炒作成了影响国运的话题。

为了维持执政的“正确性”和“延续性”,加尔铁里决定放手一搏。

他还特地跑去华盛顿拜访美国总统里根,试探性地问道:

“大哥,小弟要混不下去了,只能去打英国转移仇恨了,您觉得呢?”

里根沉默片刻:

“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俩闹矛盾,我不管。”

里根一句我不管,让加尔铁里误以为美国默许了自己打英国的想法。

加尔铁里

自以为得到了老大的支持,加尔铁里觉得自己一定能行。

大吼一声:

“二营长,把我的阿根廷炮拉出来,打!”

很快,1万阿根廷军人突袭马岛,把200名英国守军打得落花流水。

你没看错,马岛上的英国守军只有200人。

加尔铁里成了阿根廷的国家英雄,阿根廷全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就如同那年世界杯夺冠一样。

笑得像菊花绽开一样的加尔铁里赌得就是13000公里外的垂暮帝国,不会远赴重洋来阿根廷搞事。

然而,他赌输了。

英国首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不能忍。

加尔铁里需要战争转移仇恨,撒切尔夫人也需要。

她不仅要转移民众注意力,还要提高衰败大英帝国的声望。

于是英国全军出击。

这时候说不管的里根也变脸了,指责阿根廷占领马岛是可耻的侵略行为。

里根:跟谁俩呢?是吧大妹子。

撒切尔夫人:兄妹情深。

加尔铁里:小丑原来是我自己。

毫无悬念,英军胜。

这场战争的爆发,让留在拉美国家的欧美资本家彻底失去信心,那些在股市和房产泡沫破裂后,选择驻足观望的人全部撤资离开。

美国还不忘再撒把盐,美联储再次加息,拉美经济正式崩盘。

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最先暴雷,第一个宣布还不起债。

紧接着,巴西、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等国纷纷宣布暴雷,都还不起债了。

1986年底,拉美各国的欠款达到1万亿美元。

此时欧美资本开始下场收割,那些破产的房地产、矿业、股票都被他们抄了。

此外,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借钱给拉美国家,美其名曰支援,实则趁火打劫。

IMF的条件是:拉美国家每年40%的财政收入要拿来还债,同时开放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并削减政府开支专心还债。

这是条件吗?

这明明是丧权辱国的战败条约啊。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拉美国家“失去的十年”。

但事实上,拉美国家失去的可不止十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至今拉美经济仍然半死不活。

说起拉美这些国家的发展危机,引爆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加息,但根本原因还是走错了路子,各国自身经济脆弱。

再直白点说,他们的老大,美国就不想让他们站起来,只是把拉美国家当成了一只待宰的羊,喂点草薅把毛,再喂点草,再薅把毛。

这可称之为新时期的“金融殖民”。

好了,拉美的韭菜差不多了。

薅完拉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盯上了日本。

(四)搞垮日本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成为了美国抗衡苏联的桥头堡。

日本正式成为美国的小弟。

既然是小弟,那也算是自己人。

从废墟中重建的日本,虽然满是屈辱地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但也从美国手里获得了大批军火订单。

依靠美国爸爸赏的饭,日本重工业迅速复苏。

1970年,日本的GDP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强势崛起的日本对美国的国内制造业产生重大冲击。

继摧毁拉美经济后,美国这次终于把矛头对准了日本。

战后重建的日本,憋着一口气发展经济。

凭借先进技术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向全世界分销。

赚取大量外汇后,反哺国内产业,一步步完成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速度只能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但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不满足于只生产廉价的商品,他们要赚大钱。

怎么赚大钱呢?

造车、造芯片、造电视、炼钢、搞机床。

特别是造车,差点搞死美国的汽车产业。

在美国往事第二篇文章里写到过,美国在中东产油国疯狂打压原油采购价,汤都不想给当地人喝。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中东产油国联合起来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

他们对外发布联合声明:

“我们的石油,价格我们自己定。”

为了报复美国,他们开始疯狂拉高石油价格,同时对美国、日本和西欧实行石油禁运。

这一举措不仅让中东国家一夜之间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还引发了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油价的暴涨让依赖廉价石油的美国损失惨重。

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GDP下降4.7%。

1979年,又迎来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两次石油危机堪称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灭顶之灾。

然而,两次石油危机却给了日本汽车咸鱼翻身的机会。

到今天大家都经常念叨,想省油,买日产。

在当时恨恨地戳中了美国汽车的痛点。从此之后,日本汽车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横扫欧美,出口量一路飙升,挤压的欧美本地汽车品牌苦不堪言。

到1980年,日本汽车超越美国,销量成为世界第一。

在世界制造业份额中,日本占据了20%的半导体、30%的汽车和50%的机床市场。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日本人杀疯了。

在金融市场上,日本当时还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持有资金量占纽交所交易量的25%。

同样是1980年,美日商贸赤字达到500亿美元。

美国无数工业产区遭受无情打击,大批工人失业,很多企业无奈破产。

杀红眼的日本决定赶尽杀绝,完全没有想着给老大一点脸面和活路。

除了重工业领域外,日本还把手伸向了轻工业市场,电视、音响、冰箱等全军出击,疯狂抢占美国市场。

没有活路的美国人怒了,开始“反-日游行”,砸车、砸冰箱、砸电视,只要是日本品牌,通通砸掉。

日本:大哥,咋还玩不起?

美国:小弟,你有点飘啊。

因此,为了复活“强大的美国”,美国决定打击报复日本。

首先是提高关税,限制日本产品的出口。

然后对日本汽车和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反垄断调查,并禁止日本企业收购科技产业。

最后,逮捕日本企业高管,理由是涉嫌窃取IBM的技术。

朋友们,美国80年代用在日本身上这一套眼熟不眼熟?

是不是就像发生在昨日一样?

只能说,玩不过就耍赖,老无赖了。

说回日本,面对美国的一系列措施,日本对自己的地位认识得很清楚。

挨打要立正,挣扎都没有,因为没用。

日本相当配合的主动限制出口,自己降低关税,主动对美国开放市场。

但日本之前的势头太猛了,即便美国给它拉手刹,依旧止不住前进的步伐。

一时间,美国的无赖手段并没有扭转美日直接的贸易逆差。

美国意识到这些手段没啥用,于是更阴的招数来了。

美国拉着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在自家酒店攒了个局。

在饭桌上美国人说:“兄弟们,大哥最近日子太苦了,要不你们货币都升升值,给大哥家的产业留点活路。”

英法德虽然心有不甘,明面上也配合。

只有日本没啥发言权,因为他是美国的小弟,大哥们说啥就是啥。

1985年9月,美英法德日在纽约广场酒店签订了《广场协议》。

主要内容是:让英法德日的货币升值。

明面配合美国的英法德三国,只是给美国搭个台看它自己唱戏,所以三家的货币都没有升值,美国也无所谓。

倒是大哥们唱戏的日本才是美国真正要收拾的对象。

作为小弟,日本不能像英法德那样阳奉阴违,只能听老大的话让日元升值。

表面上,美国的目是让日本产品卖的更贵,失去出口优势,拯救美国产品。

而日本政府觉得,日元升值了也不会动摇日本经济,听你的,升!

但实际上,美国真正的意图就是像搞死拉美国家一样,给日本布下经济陷阱,狙击日本金融,彻底摧毁日本经济,曾经被日本吃下的好处都得吐出来。

可事实是,日元升值后并没有按照美国预想的剧本发展。

因为日本人太狠了,为了赚钱拼尽全力压缩成本,即便日元升值了,日本产品依然可以在出口中赚取利润。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风险意识也很高,不炒股,不炒房。

虽然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但是我不爱冒险,宁可不要高收益。

这样一来,即便日本放开金融和四川,美国华尔街的巨头也拿日本人无可奈何,人家不上套啊。

看着美国依然没有占到便宜,美国总统里根急得头发都白了。

于是继续逼迫日本减税,扩大内需。

让你日本人手里多点闲钱,多买点美国货。

日本照做了,还实行了一个新政策:减税1万亿日元,投入5万亿日元扩大内需。

日本,终于玩崩了。

本就手握巨资,无处可花的日本老板们,看着制造业利润越来越低,觉得没啥搞头了,那就把钱投入股市和楼市吧,反正钱闲着也是闲着。

拉美国家怎么死的,日本人难道看不见吗?

当年美国资本把钱投入拉美国家的房地产和股市,股价和房价飙升,当地人瞬间眼红,搞什么实业,通通进去当了韭菜。

看韭菜差不多了,美联储宣布加息,拉美人民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日本人民走上了拉美人民的老路子。

无视前车之鉴,正中美国人下怀。

日本人开始携带巨款投资金融市场,没人再想着搞事业了。

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局面开始失控。

美国的资本巨头等这一刻等太久了,一股脑的开始进场,把日本的金融泡沫吹得大大的。

从1984年到1989年,五年里日本房价上涨两倍,股市上涨368%。

东京陷入癫狂,迷失的日本人感觉有着花不完的钱。

众人皆醉时,也有人间清醒。

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就感到了情况不对:“明显的异常现象,所有人却都将其视作理所当然。”

1987年,野口悠纪雄在杂志上刊登了自己的文章,标题就是《用泡沫而不断膨胀的土地价格》。

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日本人陷入疯狂,他们不在乎野口悠纪雄的担忧,纷纷无视了他的警告。

日本人甚至发起了疯狂的“收购美国计划”,洛克菲勒大厦、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相继被日本人收购。

超过6000亿美元的资产被日本人掌控。

日本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迎着狂风飘扬。

欧底庇德斯说过:“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

疯狂的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老大美国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从1989年开始,美联储故技重施,把10年前用在拉美国家身上那一套再次搬了出来,开始加息。

于是熟悉的一幕又出现了,大量的热钱开始逃离日本楼市和股市。

但是与拉美人民很快被薅光羊毛不同,日本太繁华了,太有钱了,加息这个戏码一时半会没薅死日本。

美国只好使出必杀技,一招釜底抽薪,扼杀了日本的经济命脉。

美国叫来日本,说要签订一个对赌协议,主要内容是:

美国赌日本股市跌,日本赌日本股市涨。

如果日本股市指数上涨,日本赢;

如果日本股市指数下跌,美国赢。

为了稳住日本,无论上涨或下跌美国都会支付给日本一笔钱,让日本有一种旱涝保收的错觉。

当时的日本股市如同喝了兴奋剂的红牛,牛气冲天,日本人想当然地认为根本不会跌。

所以,美国都没有逼迫,日本就自己签了。

于是,出现了欧美资本大团结的画面。

他们联合打压日本股市,让日元暴跌70%。

日本经济崩盘。

曾经被日本收购的美国企业,正如美国当初打算的,都吐了出来,连带着日本很多企业先后破产,被欧美资本抄底收购。

无数日本人在那一天走上天台,带着疑惑和不甘,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日本经济陷入长达20年的停滞不前,至今还活在当初的阴影里。

美国让拉美国家“失去了十年”,让自己的小弟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真大义灭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